皇帝駁回了洞明進宮護駕的請求,隨後讓他回去好好想想,怎樣才能早日讓娘娘解除巫蠱,洞明領旨退出。太子不解父皇為何不讓北鬥司進宮掩護他們,皇上意味深長地告訴他,有些事他不必知道。
一旦發生蠱案,難免會有人興風作浪,因蠱術被害的人不可勝數,這都是有前車之鑒的。巫蠱自己就很可怕,但更可怕的是人心。洞明心事重重,他擔憂有人借巫蠱一案,大做文章,鏟除異己。開陽很疑惑,淑妃與世無爭,誰會去害她呢,莫非是有人想害皇上。隱光一聽急了,他覺得應該立刻去掩護皇上,但洞明不無遺憾地說,皇帝未準。
太歲不解皇上為何不解,隱光吞吞吐吐地不想說。開陽並不介意,她直言,民間傳說,太祖皇帝駕崩的那天,他的弟弟也就是太宗皇帝曾和他飲酒,有人聽到他們爭吵的聲音,緊接著就傳出太祖駕崩傳位其弟太宗-的事情。隱光見開陽說了便不再隱瞞,他又加了一句,北鬥司也因此謎而分裂。開陽聞言大驚,她都沒聽說過這件事。隱光接著說,那時開陽還小,她,的師父還是北鬥司的一員,這是北鬥司的醜事,沒什麼值得宣揚的,就連後進北鬥司的人,自己都隻字未提。
既然話都說開了,隱光索性把昔時所發生的事情都告訴了太歲和開陽。北鬥司的前副防備使苗青,也就是隱光星君,昔時對這件事反應最為激烈,苗青是太祖身邊第一心腹,北鬥司能有今天的光鮮亮麗,那都是苗青的功勞。北鬥司的所有組建,都是苗青一人承擔,他招攬過若幹高手,就連自己和洞明都一無所知。自從太祖皇帝駕崩後,苗青認為是太宗皇帝害死的,他矢誌複仇,想要奪回皇位,還政於太祖的兒子,也就是當今的賢王。有些人追隨苗青離開了北鬥司,刺殺太宗失敗後,就正式從武林中消逝了。因此,太宗皇帝對北鬥司既用又怕,不願讓北鬥司擔負皇帝禁衛,當今皇帝是太宗的兒子,他也對北鬥司有所提防。隱光繼續說,他懷疑偃正是昔時離開的北鬥司眾高手之一,他既然大隱隱於朝,一定有所圖謀,如果想要對於他們,一定要多加小心。
經周公公勸諫,皇上還是以社稷為重,同意召北鬥司進宮加強侍衛。雷公公從周公公嘴裏得知此事後,臉色大變,但嘴上他還是說北鬥司進宮就更穩妥了。
北鬥司接到聖旨後,洞明馬上做了安排安排。文曲柳隨風負責太子,的安全,瑤光護衛淑妃,太歲則隨侍陛下。瑤光不解為何把護衛陛下的重任安排給太歲,洞明解釋說,大內高手眾多,隻有太歲不畏毒,不怕死,是最佳的肉盾。
太歲換上了太監的衣服,侍衛皇帝上朝。康相公不滿德妙在宮裏興風作浪,令很多無辜之人受害,因此他上奏皇上,請求把此事交給宗正寺或周公公,這樣名正言順。但皇上覺得這是他的家事,康相公不必過問此事。隨後,康相公又奏請陛下早日立後,這樣後宮才能平靜。沒想到,衛林也附和這個提議,他認為淑妃有此大難,是因為六宮無主,故生動蕩,若想讓後宮穩定,請陛下早日立淑妃為後。皇上認為他倆所言極是,他也有意立淑妃為後。但康相公卻否決立淑妃為後,他認為淑妃乃江湖伶人,出生低賤,而沈才人知書達理,品德高潔,出生高貴,堪為天下之母。衛林卻說英雄不問出處,兩人唇槍舌劍,在朝堂上爭論起來。皇上不滿大臣們爭吵不已,便說立後之事改日再議。
皇上在禦花園裏遇到了毒蛇,幸虧太歲眼疾手快,掩護了皇上。太歲認為此事蹊蹺,說不定是有人想加害皇上,但陛下認為這隻是一個無意,如果追究下去,會連累無辜的人。太歲聞言,覺得皇帝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仁君。
夜晚,皇上在宮內餓醒,太歲給他偷來食物和水。皇上興致大發,跟太歲吐露心事,覺得自己還不如百姓活得逍遙,想立個皇後都不能如願。太歲和皇上交談甚歡,理解了皇帝的不易。
此時,淑妃的宮內侍女以及瑤光被一詭異的金光所迷倒,而躺在病榻上的淑妃突然睜開了眼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