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馬懿終掌魏國兵權 司馬諸葛各拚智謀
曹真身受重傷無法再上戰場,蜀軍雖退,但魏軍也沒贏。朝堂之上,曹真之子曹爽將罪責全部推給司馬懿,孫禮為司馬懿辯解,因大雨泥濘會師遲了幾日,便遭到六十軍棍懲處,之後幾日一直負傷在床,曹真的一切決策司馬懿都未介入,司馬懿一句也不為自己辯解,曹叡見狀也不好怪罪司馬懿。
曹叡帶著司馬懿來看傷重-的曹真,曹真這次見到司馬懿並沒有太生氣,反而將自己手中的用雍涼兵權交給司馬懿,請曹叡封其為大都督,他知道自己這次起不來了,怕是以後再也不能上戰場了,守衛大魏,招架諸葛亮的隻有司馬懿了。在曹叡的授意下,司馬懿接下了曹真的印信,並立下誓言,若諸葛亮越祁山半步,司馬懿以死謝罪。
曹真傷勢複發而死,臨死前他告訴曹叡,自己之所以將印信送於司馬懿,是擔憂司馬懿傷了曹叡,因為曹叡現在實力還不敷,如果自己不主動將印信給司馬懿,恐怕他到時候會自己來搶。曹叡準許曹真,一定會栽培他兒子,讓其日後有實力與司馬懿對抗。
諸葛亮得知曹真之死,認為這對蜀軍來說並非好事,之前接二連三對曹真使計,曹真看不出來,但司馬懿絕對知道那是陷阱,卻並不提醒曹真,足見司馬懿-的心思之深沉。曹真一死,魏國能頂替曹真的隻有司馬懿了,這對蜀軍來講,並非好事。
蜀國朝廷分化為兩派,一是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,一是李嚴為首的益州派,蜀國退守益州之後,荊州派反賓為主,這使得李嚴等心有不甘,劉備當初托孤於此二人,就是希望平衡新舊勢力,劉備死後這二人便無法相安。劉禪平日寵任宦官,與李嚴來往緊密,諸葛亮在蜀國名為丞相,劉禪拜為相父,肩負北伐眾人,劉禪、李嚴對其多有忌憚。司馬懿認為,諸葛亮的智謀天下無雙,在陣前與諸葛亮對陣,自己絕無勝算,但諸葛亮的弱點在後方。若諸葛亮在前線與司馬懿交戰時,李嚴在後方有所動作,諸葛亮一定分身乏術。
若諸葛亮北伐獲勝,在西蜀朝堂之上便會一家獨大,那時李嚴便無立足之地。司馬懿讓柏靈筠作為使者,秘密前去見李嚴,希望能和李嚴合作,破壞諸葛亮的北伐大計。
諸葛亮再次出兵祁山,屯兵渭水之濱,曹叡以司馬懿為大都督,抵禦蜀軍。糧草依舊是諸葛亮的弱勢,現在正值收麥...的季節,司馬懿命張頜率領四萬士兵駐守在隴上小麥最豐足的地段,若諸葛亮派人前來割麥,便夾擊蜀軍。
柏靈筠到成都見李嚴,李嚴認為司馬懿派個妾室來與他相談,甚是不屑,柏靈筠對李嚴廳中所掛的書畫評判一番,畫上所留詩句盡顯思鄉之情,但李嚴本就在家鄉,可見是有其他人將李嚴壓迫...的有種寄人籬下之感,故才有思念以前的家鄉之感。柏靈筠所言正中李嚴心中所想,李嚴對這柏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,奉座上賓。
因李嚴故意推脫,不派發運糧車,蜀軍糧草遲遲不到,諸葛亮見正值麥收季節,便盤算讓士兵到隴上割麥,隴上已經被魏軍團團包圍,先機已經被司馬懿占了,諸葛亮隻能另想對策到隴上割麥。
諸葛亮與司馬懿兩軍對於陣前,司馬懿扯著嗓子喊諸葛亮,跟他問好,屬下將士提醒他,軍營中是有傳令兵,的,不需要大都督親自大呼,司馬懿尷尬著讓傳令兵傳話。諸葛亮來到陣前,坐於車椅之上,不佩戴刀劍,不穿盔甲,神態淡定,司馬懿見狀也想模仿,拿出馬紮撐開坐於陣前,並拿出一把涼扇模仿諸葛亮。(源自劇情網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