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煦獲得靖難功臣們的支持,他威脅哥哥趕早自動辭去太子之位,否則隻怕東宮會有驚天動地的變故,高熾並不示弱。他們的矛盾被平花花看在眼裏。
朱棣攜徐妙雲到禦花園散步,徐妙雲要轉個方向,朱棣拉住她,說那邊就是鬼門,朱允炆就是從那裏走出去的。徐妙雲感慨一個皇帝落到隻能走鬼門的田地實在可悲,皇上真是一個大贏家。朱棣向她吐露做皇帝的懊惱,說起太子黨和靖難功臣們之間的爭鬥。旗手衛指揮使一職若是交給太子黨,他們是文人沒有統軍的經驗,可是若交給高煦,就會勢力過大難以掌控。所以他想找一個中間人,任何派係都不是,即要對他赤膽忠心,還要懂得領軍之道。這樣的人實在難找,讓他頗為心煩。
盛庸深夜闖到漢王府要見高煦,聲稱有一件事關太子之位-的重要事情,高煦見了他。
平花花陪朱棣巡查民情,朱棣問他為何不穿賜給他的那件金縷衣,高煦告訴父皇平將軍把那件金縷衣像菩薩一樣高高供著呢,朱棣很高興。
到了地方,平花花建議皇上下車與百姓親熱接觸,便於了解民情也可樹立皇上親民的形象。朱棣正有此意,下車與百姓交流,他了解到靖難之役讓許多百姓遭難,下旨免去賦稅,讓他們休養生息。
盛庸行刺,平花花為救朱棣受傷倒地。
平花花舍身相救讓朱棣大為感動,要重重獎賞他,平花花並沒有居功自傲,反而小心翼翼生怕引起朝中非議,為能立功戰無數不堪數枚舉榮幸。盡心盡力充任皇上鷹爪,哪怕被建文舊臣不恨之入骨,也毫不後悔。朱棣感他忠心,許諾今後不會虧待他。平花花提醒皇上,此次出巡路線隻有幾個人知道,朝廷中間一定有盛庸的內應。
高煦抓住盛庸對他嚴刑拷問,盛庸鐵骨錚錚拒不交代。朱棣給他最後一次機會說出同黨,他看了一眼高煦,讓皇上自己琢磨,高煦憤而踢他一腳,朱棣下令給他留一個全屍。
紀綱申報盛庸近幾日的行蹤,沒有特別情況,隻是昨夜莫名其妙拜見了漢王,並且一待就是一個時辰。高煦解釋不清,盛庸昨夜找自己說的都是關於太子...的事情,可是並沒有什麼用,但他又不能向父皇說明,隻能解釋盛庸找他訴苦。朱棣覺得事情蹊蹺,馬上讓紀綱去阻止平花花救下盛庸。紀綱趕到時,平花花已將盛庸殺死,死無對證。
朱棣對高煦起了疑心,徐皇後勸他不要再查了,高煦對他的忠心是沒有問題的,再查下去恐怕會引起人心不穩。徐皇後推舉平花花擔負旗手衛指揮使一職,朱棣知道他是最佳人選,但對他還是不能完全信任,徐皇後覺得建文帝現在已經在皇上的掌握之中,構不成任何危險,隻要對平花花加以厚愛,他一定會感激的。
旗手衛指揮使一職給了平花花,他仍然謙虛平和,沒有一絲驕躁。朱棣問他自己與建文有何不同,平花花讚美朱棣為朝政鞠躬盡瘁,比建文更適合做皇上。朱棣應允了平花花想見建文的請求,不外不是現在。
高熾與紅杏頻頻約會,紅杏盼著能嫁給高熾,高熾準許等自己太子之位坐穩就去請求皇後。
朱棣叫幾個近臣議事,高煦提出父皇想將徐太妃納入後宮...的事情,他勸父皇這件事不能做,並且搬出太祖皇帝,說弟奪兄妻有違綱常,恐惹天下人議論。道衍則認為太妃娘娘入宮之日太子病逝,兩人並無夫妻之實,並且太妃和皇上在此之前早就情深義重了。朱棣傳口諭,以後誰再敢搬弄後宮是非,殺無赦。
朱棣為徐妙雲肚子裏的孩子準備了各種各樣的用品,要補償這個跟著母親吃了不少苦的親骨肉。
因為太祖皇帝的禁海令使沿海居民沒了生計,騷亂不斷,朱棣與道衍商量解決此事。道衍在朝堂上陳說禁海令引發的危害,奏請廢除禁海令,恢複海上貿易。他的提議遭到一致否決,太子黨和靖難功臣們在這件事上空前團結。朱棣決定破除禁海令,準備撥銀萬兩,修造可載千人的海運船二百餘艘,組成強大船隊,出使西洋,流傳大明朝的繁華昌盛。朱棣-的壯舉聞所未聞,這麼大-的船隊不僅花費巨大,並且誰敢出使呢?大臣們都勸皇上三思。
朱棣陪徐皇後散步,皇後對早朝之事也有所耳聞,清楚皇上麵對的阻力,她支持鼓勵皇上以祖製之大旗,行新政之良策,規矩可定可破,隻要百姓富足,何愁不天下歸心呢。朱棣立誌開創永樂盛世,與其做一個名不正言不順的皇帝,不讓當一個破舊出新的帝王。
高熾在朝堂上一言未發,他知道父皇下西洋,的決心,也對父皇充斥信心。解縉卻急得不行,認為皇上此舉勞民傷財,乃是沽名釣譽之舉。高煦這邊同樣認為廢除禁海令是違背祖製,是大逆不道,認為是道衍蠱惑了皇上,寄希望於皇上隻是一時興起。
早朝前,道衍請鄭和給皇上捎句話,大明朝地大物博,可我們不能閉關鎖國作繭自縛,如果長此以往,很可能釀成井底之蛙,希望皇上不要搖動廢海禁,下西洋的念頭。
鄭和把道衍的話帶到,朱棣欣慰道衍這次又和自己想到一塊去了。他問鄭和朝堂上都有些什麼議論,鄭和告訴他,大臣們都說皇上是在沽名釣譽,朱棣笑他們愚昧。
朱棣決心已定,解縉舉出太祖遺訓阻撓,朱棣予以一一駁倒,隻要抓住祖訓中富國強民,的精髓,這樣才能夠複興大明,造福黎民百姓,開創永樂盛世。
熱門劇情
- 電影
- 電視劇
- 綜藝
- 動漫